行业新闻

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回应三大关切 专家解读

学前教育法草案6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对于实践中有的幼儿园突然关闭,严重损害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的情形,草案二审稿增加针对性规定。
对此,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姜继为教授对记者表示,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修改的内容具有很好的问题导向性,对这些年幼儿园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回应。

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回应三大关切 专家解读
关切一:幼儿园变更、终止应提前六个月公告
6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发言人记者会,介绍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在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方面作出的规定。
根据草案二审稿第二十九条,幼儿园变更、终止的,应当提前六个月向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妥善安置在园儿童。
姜继为表示,草案二审稿第二十九条对家长的经济权益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孩子入园都是一项比较大的支出,有些幼儿园还预收学费。如果幼儿园关停,学费被套走,对有些家庭来讲,这是一项很大经济损失。
“前些年,一些幼儿园预收了孩子一年学费,甚至有的幼儿园预收三年学费,然后幼儿园突然关闭,十几万的学费就打了水漂,这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所以这次修改对保护各家经济权益非常重要。”姜继为说,儿童的学前教育是三年时间,这三年教育应该是持续稳定的。如果这段教育出现中断,对孩子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
姜继为称,“幼儿园变更、终止的,应当提前六个月向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妥善安置在园儿童”的内容,对于幼儿园的关停问题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对保护儿童就学的权益起到很大作用。
姜继为表示,这条规定对学前教育秩序是个很重要的保障,每个地方的学前教育都有若干幼儿园,应形成稳定的秩序和格局,也就是弱者提高、强者普及。过去,办园成了一个营收项目,甚至幼儿园与资本相结合,出现了投机者、欺诈者,把办园看成是摇钱树,并非真正办园。甚至,办园者在收钱后卷款跑路。对于这种行为,该规定能够形成抑制作用。对于踏踏实实的办园者来说,这是一粒定心丸,最后会形成优胜劣汰,使学前生态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回应三大关切 专家解读
关切二: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法草案初次审议后,各方面普遍认为,学前教育立法应当以学前儿童为中心,进一步突出对学前儿童的权益保障。为此,学前教育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增设‘学前儿童’一章,整合有关学前儿童权益保障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表示。
草案二审稿中增设“学前儿童”一章,整合草案有关学前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完善相关规定。
在新增的一章中,草案二审稿明确,学前儿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尊重和保护照料、依法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等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适龄儿童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幼儿入园一般年龄在3岁至6岁,这个年龄段,让孩子到一个较远的地方就读幼儿园不合理,也不方便,因为这涉及交通安全、家庭成本增加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幼儿园布点上的变化,这就涉及“适龄儿童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工作或者居住地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内容的修改,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良性学前教育生态必须包含公办园和民办园,而民办园的服务更加多样、机制灵活,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多选择,这也能增强整个幼儿教育的多样性与效能。
对于增设“学前儿童”一章,姜继为认为,这一章表明,国家不仅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也要重视和保护儿童背后的父母、家庭。其实,现在儿童教育遇到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父母和家庭上。比如留守儿童、父母分居、隔代抚养等问题,需要全社会在制度上、资源分配上和社会福利政策上给予帮助。草案二审稿增设“学前儿童”一章,将对我国儿童事业产生良好的推进作用。
学前教育法草案二审稿回应三大关切 专家解读
关切三:普惠性幼儿园应接收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
公平接受学前教育,是每个学前儿童的权利。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残疾儿童“入园难”问题,草案二审稿提出,普惠性幼儿园应当接收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入园,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幼儿园就残疾儿童入园发生争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幼儿园生活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妥善解决。
草案二审稿同时规定,招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应当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根据残疾儿童实际情况开展保育教育。
姜继为表示,残疾儿童在社会上具有一定比例,这些儿童给其家长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困扰,需要全社会共同帮助,给他们提供多种便利。学前教育机构接纳残疾儿童,体现了社会善性,也是教育造福社会的重要体现。
在他看来,残疾儿童入学对园所正常儿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教育项目、教育的途径。正常儿童与残疾小朋友相处,接纳人类的不同个体,学会对人的接纳和包容,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孩子能从一般道德教育上升到具有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的高度,这能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长按图片关注视频号看直播
扎根教装产业,做行业内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商
Copyright © 2002-2024 sdhoupu.com/ 山东厚朴教育装备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3277号-1
鲁公网安备37131102371353号